自國家出臺鼓勵政策后,特色小鎮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有些地方依靠政府部門打造“政績小鎮”;有些特色小鎮建設成為房地產商制造新庫存的新手段,“房地產化”明顯;還有些地方重“形”輕“魂”,特色小鎮特色不足。(澎湃新聞 3月14日)
特色小鎮具有著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和美麗宜居的特征,其獨立于市區,兼有明確的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的社區功能。打造特色小鎮,是新經濟形勢下的新發展,更是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突破口。打造特色小鎮,逐漸成為政府與市場共同的目標任務。
特色小鎮的建設,出現了政績化、房地產化的特點。隨著2016年2月,《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提出,為加快發展,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打造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力爭通過通過特色小鎮建設帶動全省城鎮同步小康。但目標值越大,出現的背后問題就尤為嚴重,為了完成已定目標,政府有關機構運用行政命令,規定特色小鎮的建設時間和驗收,導致特色小鎮特色不足,只有其名不見其“魂”,無法融合當地特色文化,帶動經濟發展能力薄弱,只能淪為政府部門的“政績小鎮”。同時商人重利,在國家推動政策面前部分商人開始以建設“特色小鎮”為名,獲取利益。背后的危害發人深思,政策扶植本意是通過小鎮建設帶動經濟發展,但房地產商的介入使小鎮建設變成了部分人賺錢的工具。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仔細思考特色小鎮的未來出路。政府層面應給予更多思維上的傾斜,考慮產業特色,力爭打造一個成就一個,去除政績化的標準,不以數量論影響,應以質量看成敗。與市場經濟結合,爭取企業投資、引進高端人才,完善軟硬件設施。把控尺度,招商引資應更為慎重,不能將之完全交給市場經濟調節,同時加強監管,防止特色小鎮建設成為商人追逐利益的重災區。
特色小鎮,是推動城鎮化建設的新型突破口,打造特色小鎮,推動經濟發展,帶動全民小康,是發展的需要,更是努力的方向。讓特色小鎮回歸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就是又一項實現全民小康的有力保障。(計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