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11月21日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1-2022)上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和結構升級面臨新技術革命、綠色轉型、需求結構升級等多重戰略機遇。預計明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與今年四季度相比將得到很大緩解。
發力穩增長
對于明年經濟增長態勢,專家普遍持積極態度。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明年經濟將延續2021年復蘇動力和基礎?!邦A計2022年全年實際GDP增速將達到5.5%左右,將呈現前低后高的運行態勢?!?/p>
不過,明年經濟運行同樣面臨不少挑戰。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認為,一方面,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世界經濟下行趨勢持續。另一方面,我國內需恢復仍不充分,供需結構仍不平衡,區域分化仍然明顯,培育國內大循環迫在眉睫。
劉元春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進程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社會經濟活動常態化的進程。通貨膨脹的出現、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陸續退出,美國三大新刺激政策落地與美國財政赤字持續擴大、全球金融市場新動蕩,以及全球供應鏈在疫后的持續調整,都將給中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帶來不確定性。
對此,專家認為,宏觀政策應發力穩增長。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看來,財政政策應堅持積極有為。明年應在公共財政支出和民生方面加大力度。目前,政府基金性收入增速大于支出增速,中國政府債務總和占GDP的比重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仍然處在可控范圍內。財政政策應發揮更大作用。貨幣政策則應保持穩健,更為重要的是保持前瞻性和連續性,在防風險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有效性。
激發增長動能
在專家看來,應更加關注經濟的結構性增長動能。
劉偉認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結構升級面臨三個較為突出的戰略機遇。一是以新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數據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正在引領新一輪技術進步,將催生出新的數字經濟產業活動,促進中國經濟結構進一步轉型升級。
二是以碳達峰、碳中和為主導的綠色轉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的能源結構、生產結構、消費結構等將被重構,把握好綠色轉型機遇,將會帶來一場全面系統深刻的經濟社會結構轉型。
三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結構升級。在新發展格局下,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大力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將會帶來巨大的消費動能,形成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市場結構的快速升級。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則提出了“1+3+2”的結構性潛能框架,即“一個龍頭引領,補足三大短板,兩大翅膀賦能”?!?”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為龍頭,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的中高速增長打開空間;“3”是指實體經濟需要補齊基礎產業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基礎研發能力不強的短板;“2”是指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兩個新動能。(趙白執南)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