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倍辔粚<以诮邮苋嗣窬W采訪時表示,與傳統生產力形成鮮明對比,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的先進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
中國空間站遨游太空、蛟龍潛水器探秘深海、“中國天眼”FAST巡天觀測、國產大飛機C919飛向藍天……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在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要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痹趶偷┐髮W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文看來,科技創新是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持續突破。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取得歷史性成就,在載人航天、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創新型國家建設成績顯著,具備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條件。
周文表示,技術突破能夠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形成和發展,突破技術“卡脖子”環節,補齊產業“短板”,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產品和服務質量。
新質生產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要載體。業內專家表示,產業是生產力變革的具體表現形式,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持續迭代升級是生產力躍遷的重要支撐。
在國網冀北張家口風電場,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飛向待巡檢的風電機組……這種產自聯通數科的5G巡檢無人機從機庫起飛升空后,可實現智能導航并完成AI自主拍攝,巡檢數據會通過5G機載終端實時傳輸至后臺,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并自動生成巡檢報告。
“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創新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敝芪谋硎?,應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謀劃未來產業,以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為著力點,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韓保江看來,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發展上,用數智化賦能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寧波舟山港的遠控操作室內,工作人員在千米之外便能將集裝箱“穩、準、快”地抓箱、起吊、疊放。在引入智能設備前,他們僅能在距離地面50米高的操作室里通過肉眼判斷集裝箱上下層疊放誤差不超過兩毫米。打造智慧港口、建設自動駕駛車隊——借助數字化引擎,寧波舟山港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湖北武漢東湖高新區的“中國光谷”,多家光電子信息產業領軍企業拔節生長,一系列創新成果接連涌現……目前,區內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和北斗產業等五大優勢產業正帶動湖北制造業邁上新臺階。
借助于數字技術的深層應用,新質生產力催生了一系列創新技術和新的生產方法,成為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的關鍵驅動力。業內專家表示,培育新質生產力,將推動產業體系向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方向發展,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新引擎。
聚焦商業航天產業鏈,積極延鏈補鏈強鏈;引入多方創新主體,推動生物制造領域聯合攻關;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助推低空經濟產業規范化發展……著眼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各地積極推出相關舉措,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據了解,作為引領產業升級和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效能更高,具有創新活躍、技術密集、價值高端、前景廣闊等特點,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提供了巨大空間。
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2022年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3%,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在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形成一定領先優勢。
經過多年發展,憑借完備的產業體系、巨大的市場規模、海量的應用場景、豐沛的人才資源等諸多優勢,我國已在軌道列車、海洋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方面占得先機。
高質量發展需要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支撐。業內專家建議,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利用好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容量大、鏈條長的優勢,鼓勵各地分工協作、突出區域現實條件和潛在優勢錯位發展。多維協同推動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
“與此同時,構建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賽道孵化未來產業、以未來產業爭搶發展機遇的新優勢,形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鄙鲜鰧<艺f。(王紹紹)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