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不同學科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有較大不同?!秷蟾妗凤@示,信息、教育等知識密集型產業雇傭大學畢業生比例持續上升,建筑、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比例下降。
在經濟“新常態”下,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薪酬仍然保持穩中有升。
6月12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下稱《報告》),這是該機構第9次發布大學生年度就業報告。
《報告》顯示,2016屆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屆畢業生月收入為4376元,比2012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3366元增長30%。
不同學科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有較大不同?!秷蟾妗凤@示,信息、教育等知識密集型產業雇傭大學畢業生比例持續上升,建筑、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比例下降。2016屆畢業生中,就業率前三位的專業是軟件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
資料圖:招聘現場的大學畢業生(圖片來自網絡)
大學生就業穩定
中國每年畢業的應屆大學生數量屢創新高,但不久前有招聘機構發布數據稱,大學應屆畢業生月薪連續第二年下滑。此外,“大學生工資不如農民工”的聲音也始終存在于就業市場,“以至于在貧困地區,讀書無用論又有抬頭現象。”長期關注教育扶貧的國務院參事湯敏說。
不過,上述《報告》顯示,大學應屆畢業生的收入連續五年增長,同時,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穩定。
《報告》顯示,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91.6%)與2015屆(91.7%)基本持平,比2014屆(92.1%)略低。其中,高職高專院校2016屆就業率為91.5%,還高于2015屆(91.2%),與2014屆(91.5%)持平。
“過去5年,不管是211院校、非211院校,還是高職高專院校,就業率總體穩定,波動在1個百分點以內。”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郭嬌在6月12日說。
不止是就業率,大學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亦連續上升,三年后收入則漲幅明顯。
郭嬌介紹,即使是剔除通貨膨脹影響后,近五屆本科畢業生月收入增幅為20%,高職高專畢業生為22%。
“事實上,剛剛畢業的應屆大學生的月收入是高過整個農民工群體的平均工資的,而且工作若干年后,大學生的月收入增幅也很明顯。”湯敏說。數據顯示,2016年農民工人均月收入為3275元。
此外,麥可思研究院對約5萬名2013屆大學生的跟蹤調查顯示,工作3年后,這個群體的月收入已增長至6667元。但調查也顯示,“收入低”仍然是2016屆大學畢業生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信息工程領跑產業升級
不同學科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數據差異,更能體現就業市場和經濟結構的走勢。
麥可思研究院院長王伯慶在6月12日介紹,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是產業需求的“晴雨表”,調查數據顯示,信息工程正在領跑產業升級,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增長最為明顯。
《報告》顯示,2016屆本科就業量最大的前5個專業里,信息類專業占了三席,分別是軟件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從職業占比來看,從事“計算機與數據處理”和“互聯網開發及應用”類職業的2016屆本科畢業生合計占11.4%,且整體增速較快。從薪資收入來看,“互聯網開發師”(月收入6500元)、“計算機軟件應用工程師”(月收入6142元)、“網絡設計師”(月收入6126元)最為靠前。
相對而言,在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傳統制造業面臨挑戰,對工科畢業生的吸納能力在下降。2012屆工學本科畢業生有42%在制造業就業。到了2016屆,這一數字下降至32.3%。此外,在就業滿意度最低的十大行業里,制造業就占了九席。
尤其是東北地區,其制造業需求下降最為明顯。該地區2016屆工科類畢業生在制造業的比例只有26.4%,低于全國水平5.9個百分點。而在2012屆時,東北地區的比例還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
此外,《報告》綜合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等因素,排行了就業綠牌專業和紅牌專業。結果顯示,本科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連續三屆是綠牌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音樂表演、美術學、法學等則是紅牌專業。
“就業綠牌、紅牌專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比如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以及高職高專的電氣化等專業,都是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就會有別的專業成為綠牌專業。”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研究員李志宏在6月12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對紅牌專業則需要區別分析,”李志宏說,“比如音樂表演、美術學專業的學生,講究個性發展,所以一定是自主創業為主流,沒有太多的就業單位吸納他們”。
“但是紅牌專業中本科的法學、高職高專的法律事務專業則不正常,可能存在著高校的盲目培養。”李志宏說。王伯慶也認為,出現紅牌專業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養質量達不到崗位需求。
在聯合國產學合作教席中國理事會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查建中看來,連續幾年的綠牌專業中,IT類專業占大多數,與國外的相關調查相吻合,體現了未來技術和職業發展的走向。
查建中在6月12日介紹,美國國家科學院等機構剛剛發布的IT對未來職場影響的專門報告顯示,未來每小時薪資20美元以下的工作,超過80%會被自動化取代,而時薪20-40美元之間的工作,約有31%會被自動化取代。
從另一方面看,“機器、人工智能會減少一些工作,也會派生出新的領域。社會的就業崗位需求也是多層次、金字塔型的,永遠需要應用型人才。”李志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