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jddtl"></strike>
    <noframes id="jddtl">

    <pre id="jddtl"></pre>

    <track id="jddtl"></track>

      <cite id="jddtl"></cite>

      這一課,從“食商”學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5-13





        在當代都市社交活動中,假如滿口只談吃喝似乎不甚風雅,但如果你熟練掌握并運用素食、辟谷、代餐等前沿飲食理念,可能會一下子成為全場焦點。


        我們該吃什么、怎么吃?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各類飲食潮流裹挾下的“低食商”受害者?


        1


        今年3月,成都一家素食幼兒園引發網友和監管部門關注。素食幼兒園并非這里首創,在深圳、武漢、長沙等地,都有只為孩子提供素食的“特殊”幼兒園,受眾面還不算小。


        從這些素食幼兒園的介紹來看,不外乎以下幾大賣點:教育孩子保護環境、熱愛動物;傳播國學知識;避免肉食帶來肥胖和所謂“上火”“毒素”,有益健康。


        然而仔細一想,這些邏輯并非經得起推敲:第一,素食和教育孩子保護環境有何關系?


        食物鏈環環緊扣,本就是自然界最本初的規律之一。倡導孩子熱愛自然,應當提倡不濫捕濫殺、保護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而不是狹隘地要求“不吃肉”。


        環保教育不可或缺,但這張大旗并不能就此拿來成為素食的“虎皮”。


      1.jpeg

      6月14日,在昆明市一家素食餐廳,顧客給菜品拍照。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第二,傳播國學就一定要給孩子吃素嗎?


        幾乎所有素食幼兒園都格外強調對傳統國學觀念的教育傳播,但各種“高大上”的國學標簽堆砌之下,這些幼兒園并沒解釋清楚國學與素食有何關系。實際上,國學經典中有不少關于均衡飲食的智慧:“肉雖多,不使勝食氣”“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就連孔子時代學者們收取的學費,也是“束脩”,即肉干。


        將素食和國學強拉硬拽在一起,無異于“碰瓷”。


        第三,吃素真有利于孩子生長發育嗎?


        盡管根據成都市相關部門調查,這家所謂的素食幼兒園為孩子提供的是“蛋奶素”而非全素食,但營養學家均認為這依然可能給孩子的健康帶來風險,鐵、鋅、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不足的風險升高。


        一些成年人也許能在專業人士指導和大量膳食補充劑的支持下,實現素食與身體正常機能并存。然而,幼小的孩子本身沒有對食物營養的判斷,也無法自己選擇吃什么、怎么吃,甚至還不能感知和表達自己的身體需要什么、是否不適,一旦造成生長發育上的不足,將是對未成年人的一種傷害和不負責任。


        2


        社交平臺上,有位家長提問:我們家大人都吃素,但4歲女兒老嚷著要吃肉怎么辦?


        素食是一種自由選擇,但不應成為一種道德綁架。


        因為飲食習慣、個人偏好、心理因素等理由吃素,個人的自由選擇應得到尊重,但不應成為素食者勉強他人的理由,更不應強行讓處于生長期的兒童吃素。


      2.jpeg

      在泰國普吉舉辦的齋節集會上拍攝的芒果糯米飯 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在飲食上為難他人、取悅自己,并不是當下罕見的現象。在缺乏科學依據的情況下,一些人盲目鼓動他人吃素,甚至宣傳可以減肥、祛痘等種種好處,毫不顧忌對方的飲食習慣和自由選擇,這是典型的同理心匱乏。


        如果說討論是否選擇素食還處于“吃什么”的階段,不久前,一位女星曬出的減肥秘籍,則是把人們加速到“不用吃”的“終極”。她聲稱自己靠這份36天減肥食譜成功減掉25斤,但最后12天竟全部是“斷食期”,整整12天只喝水。


        盡管食譜最后強調不建議完全照做,但明星引發的模仿效應不容小覷。在夸張的減重數據吸引下,難免會有青少年在外形焦慮下走上“絕食”的道路。


        兒童被成人強加素食方案,成人又被社會觀念裹挾畸形斷食,怪圈不斷在飲食界上演。為何人們總容易被花哨的概念迷惑,總樂于用折騰自己身體的方式,實現本該最純粹的生活目標?


        3


        相較一些價格不菲、有營養不良風險的素食,不少幼兒園強調的“食育”內容才是真正值得家長重視借鑒的。


        所謂食育,就是從幼兒起就教孩子了解基本營養常識、注重均衡搭配,同時普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讓孩子自己動手擺放餐具、收拾廚余垃圾,對一餐一飲都表達感恩。食育,既是一種回歸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種回歸教育的生活。


        2005年,日本頒布了《食育基本法》,其中明確指出,食育是青少年的生存之本,是開展德育教育和學科教育的基本保障。


        “健康中國”是我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食育作為新時代育人的重要內容,理應在實現“健康中國”和落實“立德樹人”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當下的教育體系,對孩子的智商、情商培育都倍加重視,但基本營養常識、正確飲食習慣等“食商”塑造格外匱乏。


        如果孩子不了解科學飲食的重要性,沒有形成重視營養均衡、珍惜食物的理念,最終成長為盲目節食、抑或暴飲暴食的“低食商”人群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食商”復雜且呈體系,需要綜合學習多種營養和健康知識,但為自己貼上一種標簽,卻極其容易:用素食標簽來表達自己富有愛心、熱愛環境,用代餐和斷食來樹立自律、瘦美的時尚“人設”,輕松明了。


        然而,捷徑往往只是歧路的誘人偽裝。


        盡管吃喝并非人生終極追求,但從飲食中,我們得以思考人文歷史與萬物的聯系,思考不同價值觀念的碰撞,又從健康飲食的地基上筑起事業和創造的大廈。


        忘記那些花哨的飲食標簽吧!這一課,我們從“食商”踏實學起。(記者 何曦悅)


        轉自:半月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亚洲成年在线影院_特级高清免费a级毛片_国产一区精品无码_亚洲 另类 中文 日韩